欢迎光临佳人女性网 www.jrlady.cn
当前位置:佳人女性网 >> 健康 >> 心理健康 >> 正文

心理调频:身边的人想自杀,如何拯救?

2016-05-13 10:10 互联网 责编:独家记忆 我要点评

更多
导读:近半月,接连出现几个媒体人自杀的事件,这种社会现象与“维特效应”非常相似。在惋惜生命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思考要怎么防止更多的自杀发生。

  近半月,接连出现几个媒体人自杀的事件,这种社会现象与“维特效应”非常相似。在惋惜生命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思考要怎么防止更多的自杀发生。

点击进入下一页

  如何预估自杀行为?

  自杀是出自本人意愿、采取急剧手段毁灭自已生命的行为。这是一种心理疾病,是生理、心理和社会的异常。自杀者多数患有精神疾病,尤以抑郁症常见。而自杀行为又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常见症状。

  预估自杀行为可以从性格特征出发。专家认为,自杀者的性格多数过于内向,孤独、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感中,偏执,过分认真,责任感过强,缺乏兴趣爱好,情绪不稳定,心情多变。自杀者中性格内向与较内向的占95.2%,孤僻占52.4%,虚荣心强占71.4%。

  内向性格容易出现焦虑感、绝望感。而认真、固执、责任感强又没爱好的人,一旦遇到困难则强烈自责,易产生自杀。另外有1/4的人属外向性格的人,可能与一时冲动有关。外向性格的人如果同时伴有自我中心,情感变化大、易激惹,对人情感肤浅的癌病性人格时,可能出现自杀行为。

  观察可能自杀者的行为,也可以预防。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出情绪低落,或变得喜怒无常,在工作课业上表现不如以往,喜欢孤独自处,在身体上出现头痛或倦怠的病症等,都可能有自杀倾向。如今,人们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更新状态来预测自杀。

  

点击进入下一页

  目前,已经有较为专业的手段去预估自杀,如“自杀评估表”。以下是洛杉矶预防自杀中心开发的“自杀量表”,用来评估预测要自杀的人们实际执行自杀的可能性。

  1、年龄和性别。如果这个人是男性并且超过50岁(或15-24岁),他的可能性较高。

  2、症状。如果这个人出现诸如睡眠障碍、抑郁、绝望感或酒精中毒等症状,将有较高的可能性。

  3、压力。如果这个人正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,包括失去所爱的人,失去职业,责任增加或有严重疾病,他将可能自杀。

  4、急性的与长期层面。当特定的症状突然发作时有较高的可能性;在长期的考虑上,当有类似的症状突发,或者是长期的不良适应特质在近期大量增加时,将有较高的可能性。

  5、自杀计划。如果这个人所设想的自杀方法和计划越详尽和清楚,就有越高的可能性。

  6、社会资源。如果这个人没有家人或者朋友(或者他们不愿意援助),他自杀的可能性较高。

  7、自杀前的行为。如果这个人有过一次以上的自杀企图,他的可能性较高。

  8、医疗情况。如果这个人有长期的机能衰弱的疾病,或是曾多次治疗无效,他将有较高的可能性。

  9、沟通的层面。如果这个人与他的亲友之间的沟通中断,并且他们拒绝重新建立起沟通的必要,他将可能自杀。

  10、重要他人的反应。如果这个人的重要他人(诸如丈夫或妻子)采取防卫的、排斥的和惩罚的态度,否认当事人有接受协助的必要,他将有较高的可能性。

  

点击进入下一页

  如何预防自杀行为?

  如果发现了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,你该怎么处理?

  询问原因

  大多数想自杀的人都愿意跟那些关心他们的人谈一谈。

  和想自杀的人进行谈话有很多种好处。首先,你可以帮这个人获得帮助。第二,交谈可以让那个人觉得不那么孤独,觉得他被关心和理解了,这可是和导致自杀念头完全相反的感觉。第三,交谈可以提供一个机会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
  如何问朋友说有没有想过自杀可能有点难。有时候有技巧的询问可以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发文问的原因。比如说,你可以说“我发现你最近总说想死,你有没有真的想自杀啊?”

  聆听倾述

  一个想自杀的人最需要有人聆听他的心声、听出他的感受,这就是一种支持的力量。聆听朋友的倾述,不要批判他,让他安心告诉他你会一直在他身边,告诉他你关心在乎他。如果你觉得你朋友状态真的很不好的话,请离他近一点,不要让他一个人。

  寻找帮助

  当有立即的危机可能,请不要抛下他,你可与任何可咨询的机构或信赖的人寻求支持,或报警处理。有必要的话你还可以打911或心理帮助热线。

  在必要情况下,还要考虑药物治疗。由于企图自杀者常常有抑郁情绪,很多人就是抑郁症患者,这时应给予对症治疗,如抗抑郁剂治疗;如果同时又有焦虑或激动情绪,还要考虑使用具有缓和激动或抗焦虑作用的药物治疗

  如果是你自己有自杀的倾向,不妨按照上面的原则来帮助自己。找人“吐苦水”是非常重要的,避免一个人独处胡思乱想,这只会让问题更严重。如果可以,尽量寻求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
  

  相关阅读:维特效应

  最近接连爆出的媒体人自杀案件,是维特效应的一个写照。维特效应,也就是自杀模仿现象。它源于两百年前歌德发表的一部小说,名叫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,该小说讲的是一个青年失恋而自杀的故事。小说发表后,造成极大的轰动,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,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,为此,好几个国家将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列为禁书。

  心理学家菲利普斯研究并发表了这个理论,他发现对轰动性的自杀事件报道,在报道所涵盖的地区,紧接著自杀率就会有大幅度上升。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:一些内心痛苦的人,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后,就启发了自杀念头,效仿了自杀者。这里面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,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,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。

  这种现象是有数据支撑的,菲利普斯发现每次轰动性自杀新闻报道后的两个月内,自杀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了五十八个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每一次对自杀事件的报道,都杀死了五十八个本来可以继续活下去的人。菲利普斯同时发现,自杀诱发自杀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对自杀事件广为宣传的地区。而且,这种宣传越是广泛,随后的自杀者就越多。

  例如,在媒体报道了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新闻之后,那一年全世界的自杀率是增长了10%;深圳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,也可以印证这一点。

  因此,人们除了要关心可能自杀者的心理健康以外,媒体报道也需要谨慎注意,以防止更多的自杀情况出现。

最近更新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21 www.jrlady.cn , All Right Reserved. 佳人女性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