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佳人女性网 www.jrlady.cn
当前位置:佳人女性网 >> 健康 >> 保健养生 >> 正文

掌握安胎关键时机,让你顺利产下足月宝宝

2017-04-25 16:57 互联网 责编:独家记忆 我要点评

更多
导读:每位准妈咪,总是希望能够平安地产下足月宝宝,但有时未必能够如愿,万一在足月前发生早产征兆,务必确实遵照医嘱好好安胎,胎儿若能在母体内多停留一段时间。

  导读:每位准妈咪,总是希望能够平安地产下足月宝宝,但有时未必能够如愿,万一在足月前发生早产征兆,务必确实遵照医嘱好好安胎,胎儿若能在母体内多停留一段时间,将有助于各项器官成熟,提高出生后的生存机率!

安胎关键时机
掌握安胎关键时机,让你顺利产下足月宝宝

  降低早产风险

  能够顺利度过孕期生下健康的宝宝,是所有为人父母最殷切的期盼。然而有部分孕妈咪无法于足月后顺利分娩,其中,胎儿在怀孕20周之前离开母体失去生命,称为「流产」;怀孕20周后但未满37周提前分娩,则称为「早产」。

  安胎是为了生下健康的宝宝

  根据统计,每10位怀孕妇女便有1位会发生早产,但高达80%的新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,显示早产对胎儿存在极高的存活风险。发生流产或早产前都会有某些先兆,孕妈咪若感觉身体有异样,应尽速前往医院咨询、检查,把握安胎的关键时机。

  由于早产儿的发育尚未完全,各种器官的成熟度不足,除了体重过轻之外,易患有肺功能发育不良、眼底视网膜出血以及肠胃出血等问题,因此,出生后需要住进俗称「保温箱」的新生儿加护病房。安胎最重要的目的乃是尽力使胎儿多留在母体内一段时间,以争取最好的健康状态,等待器官发育得更成熟后再出生,将有利于提高出生后的存活率,降低早产并发症的风险。

  注意早产危险讯号

  如果孕妈咪在怀孕未满37周之前,身体提前出现产兆,例如:子宫有规律性收缩、子宫颈变薄且扩张以及早期破水,或是有类似生理期不适的下腹闷痛、持续性的下背酸痛等症状,这些都是身体发布的早产危险讯号,必须尽速就医检查,必要时需住院安胎。

  如果有落红的情况也需就医,由于阴道出血的原因较复杂,需请医师进一步检查,排除掉子宫颈息肉、子宫颈糜烂、子宫颈癌以及内科疾病引起的出血问题,观察是否为胎盘着床不稳定或者胎盘位置太低所引起。

  早产高风险族群

  过去有早产病史,或本身为早产儿的孕妈咪,怀孕期间特别需要留意各种早产先兆;母体营养缺乏或健康欠佳,如:患有心血管疾病、妊娠糖尿病、妊娠毒血症、肾脏病、红斑性狼疮,以及生殖器官方面有问题,如:做过子宫颈手术、子宫畸形、子宫颈闭锁不全,也是造成早产的常见原因。

  此外,多胞胎、胎盘功能不全、前置胎盘、胎盘早期剥离、羊水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发生早产;生活经常过于紧张、劳累的孕妈咪也容易发生早产征兆。

  安胎学问大

  怀孕初期与中后期的安胎方式不同,当有安胎需求时,医师会根据怀孕周数开立适合的药物,她提醒孕妈咪除了务必确实遵照医嘱服药之外,保持卧床休息是比服药更重要的事!

  怀孕三阶段安胎大不同

  一般人常认为只要怀孕前3个月胚胎着床稳定后,应该就不会出现大问题,事实上,从怀孕的第1周到37周,孕妈咪随时可能面临流产与早产的风险,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小心呵护。

  怀孕初期

  怀孕初期由于胚胎着床还不够稳定,可能会发生子宫点状出血或大量出血的早产征兆,除了卧床休息之外,对于因黄体素缺乏而发生早产先兆的孕妈咪,治疗方式以补充黄体素为主,有注射、口服以及阴道塞剂之分,补充黄体素可帮助胚胎在子宫内更稳定地着床,降低先兆性流产的风险。

  不这里提到,怀孕前3个月是胚胎自然淘汰的考验阶段,若是胚胎发育不良或染色体异常,便会发生自然流产,在临床上若怀孕20周前发生较严重的早产症状,因为通常「安不住」,所以医疗上便不会采取较积极的安胎治疗。

安胎关键时机

掌握安胎关键时机,让你顺利产下足月宝宝

  怀孕前3个月是胚胎自然淘汰的考验阶段

  怀孕中后期

  怀孕满20周后,胎儿的发育较为成熟,早产出生的存活机率较高,因此具有安胎的实际意义;孕期满34周之后,使用安胎药物对母体的伤害大过于对胎儿的帮助,因此怀孕20~34周是医师会积极介入治疗的安胎关键时机。

  除了给药治疗之外,若早产症状较为严重,医生会要求孕妈咪保持「绝对卧床」,安胎期间一切吃、喝、拉、撒都只能在床上解决。

  要是安胎并不顺利,胎儿随时会出生,医师仍会施行安胎治疗,其目的是争取在药物作用的48小时内完成类固醇注射疗程,此举能够增加胎儿的肺部成熟度,避免早产后发生重大后遗症。

  不建议安胎的特殊状况

  子宫是最适合胎儿成长的「天然保温箱」,安胎最主要的用意便是延长胎儿待在子宫内的时间,但若发生某些特殊状况,医师反而不建议孕妈咪勉强接受安胎治疗。这些特殊状况包括:

  1.胎儿有染色体异常、先天畸形的情形,或者发生胎儿窘迫、重度胎儿生长迟滞等现象,医生通常不建议介入安胎治疗。

  2.当子宫颈扩张速度太快,或者已经扩张达3公分以上,此时使用安胎药已难发挥作用,勉强安胎反而可能造成产后大出血。

  3.早期破水可能造成子宫内感染,如果怀孕已满34周,医师会建议孕妈咪提前生产,避免因感染造成胎儿病变。

  4.如果继续孕程会严重影响母体或胎儿的健康,例如孕妈咪本身患有心衰竭、肾衰竭等重度疾病,或者有重度的子癫前症以及严重并发症、胎盘剥离以及合并大出血,为了保障孕妇与胎儿的安全,医师多会建议尽早分娩。

  常用安胎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

  需要住院安胎时,医师会先给予经由静脉注射的安胎药物,藉由抑制子宫收缩,避免早产发生,但针剂的药性较强,副作用相对较大,因此在症状趋缓之后,会改以服用口服药剂,此时就可以返回家中自行安胎。

  由于使用安胎药具有不等的副作用,医师特别嘱咐孕妈咪,住院安胎时若有任何不适,应立即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;居家服药安胎必须确实遵照医嘱,不可长时间用药或过量用药,以免发生无法预料的危险。

  居家服药安胎必须确实遵照医嘱

  六大类安胎药物

  除了怀孕初期所使用的黄体素之外,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安胎药物共有4种,其中只有1种药物是经过美国FDA核准使用,其余3种则是取其具有抑制子宫收缩的效果来提供安胎治疗,以上皆有健保给付,医师会评估孕妈咪及胎儿的状况,给予适合的药物。

  由于健保给付的安胎药物副作用较大,若孕妈咪的身体无法负荷,或者健保给付的安胎药物效果不佳时,建议孕妈咪可自费使用新型「催产素拮抗剂」来安胎。

  1.黄体素

  黄体素又称「助孕素」,是怀孕早期最重要的荷尔蒙,其作用是帮助胚胎着床以及维持子宫内环境的安定,补充黄体素可能伴随有头晕、倦怠、嗜睡、恶心等副作用,目前有新型阴道塞剂可避免发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反应。

安胎关键时机

掌握安胎关键时机,让你顺利产下足月宝宝

  2. Ritodrine

  目前最常用于抑制怀孕20周以上早产的药物,属于一种β阻断剂,这是唯一经过美国FDA核准使用的安胎药物,主要作用为降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现象达到安胎效果,刚开始使用时有呼吸急促、心悸、胸痛、恶心、低血压及血糖升高等副作用,使用一段时间后便可适应。由于此药物的药性较强,不宜连续使用超过48小时。

  3.钙离子阻断剂

  子宫收缩必须仰赖钙离子的帮助,使用原为高血压治疗用药的钙离子阻断剂来安胎,可降低子宫收缩频率,但可能有低血压、热潮红、鼻黏膜充血、心悸、恶心、晕眩及情绪焦虑等副作用。

  4.硫酸镁

  原是用于预防子癎症发作的硫酸镁,取其可抑制肌肉收缩的功能来抑制子宫收缩,由于副作用强烈,如:低血压、热潮红、头痛、口干、全身肌肉无力、肌腱反射消失、呼吸功能抑制、肾脏功能抑制,通常在使用Ritodrine仍无法有效抑制子宫收缩的情况下,才会改开立硫酸镁。

  5.前列腺激素抑制剂

  前列腺素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激素,可帮助调节细胞生长,却会刺激子宫收缩,用于痛风止痛的前列腺激素抑制剂虽有安胎作用,但会减少羊水、造成腹泻以及伤胃,使用形式为塞剂。

  6.Atosiban

  Atosiban是一种「催产素拮抗剂」,安胎效果佳,虽然有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胸闷、心悸等反应,但不易发生其他安胎药物对于心脏血管方面的严重副作用,目前健保并未给付,自费使用一天需花费近2万元,对孕妈咪来说是一笔庞大的经济负担。

  掌握正确安胎原则

  除了服药之外,保持卧床休息与愉悦的心情,是安胎期间最重要的大事,提醒准爸爸及家人应多给予关心及支持,帮助孕妈咪度过难熬的安胎期!

  居家安胎须知

  即使在家自行安胎,也应尽量保持卧床休息,减少走动及爬楼梯。

  服用了安胎药,并且保持卧床休息,但子宫收缩的情况仍未改善,请立即就医检查。

  搬动重物时下腹部需用力,可能会刺激子宫肌肉收缩,应请他人代劳。

  若有便秘情况,解便时下腹部施力可能会刺激早产症状,除了平时留意饮食摄取,必要时可请医师开立软便剂。

  腹泻太厉害容易引起子宫收缩,安胎期间饮食须格外注意,避免吃坏肚子。

  长期卧床安胎须知

  住院安胎是很辛苦的过程,孕妈咪需要长时间施打点滴来抑制子宫收缩,还要忍受安胎针所带来的副作用不适,加上吃、喝、拉、撒都只能在床上解决,想必心情不太好受!

  当医师告知需要绝对卧床安胎时,孕妈咪首先要设法克服在床上解决大小便的问题,刚开始或多或少会因为心理障碍而无法顺利如厕,除了努力学习与适应之外,家人应多给予协助与鼓励。长期卧床也会造成肠胃蠕动状况不佳,提醒孕妈咪要避免解便时过度用力,饮食上应采取清淡饮食,建议多补充水分及高纤蔬果,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,若仍有便秘问题,再请医师给予软便剂。

  医师再提到,因为长期卧床缺乏运动,下肢肌肉会有衰退的情形,导致下肢无力、行走困难,因此产后下床行走时务必请家人在旁扶持;长期活动量不足也会导致骨质流失,孕妈咪应多摄取钙质,帮助巩固骨质。

最近更新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服务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21 www.jrlady.cn , All Right Reserved. 佳人女性网 版权所有